“易拉罐?我知道。”周浩然点点头说道:“这是在1959线,美国一位工程师发明的技术专利;

    欧美很多公司,都已经开始准备引入这种技术,可口可乐也是最早的一批,最近他们也准备在香港太古的饮料厂,进行易拉罐包装饮料。”

    “太古准备做易拉罐?”杨文东眼神一亮,问道:“这易拉罐的情况,你给我好好说说。”

    作为穿越者,杨文东自然知晓,饮料行业能够大爆发,就是靠着易拉罐与PET塑料瓶技术的出现。

    PET塑料瓶的技术难度很高,不仅仅是材料、成本,还需要考虑安全问题,这个东西可不是行李箱、粘钩这种东西,它是需要装食物的,也需要考虑高温下的有毒物质释放。

    在前世,到了七十年代,才算真正推出了塑料瓶饮料,而大规模生产,则是要到80/90年代。

    在这之前,玻璃瓶与易拉罐就是主流,前者存在的时间比饮料还要长,后者就是最近几年才出来的,以他前世的经验,易拉罐肯定比玻璃瓶强,但这个时代就难说了。

    周浩然想了想,脑中构思了下语句,随后道:“这易拉罐的原材料,是马口铁,构思应该是来自于正常的食品罐头,其实很早之前,就有大饮料企业意图这么做,但一直没有找到好的开罐方法。

    因为饮料是需要随时随地开的,但食品罐头又因为密封要求很难打开,这就是客户场景不符合了。

    直到几年前,美国的一个工程师有了拉环结构创意,花了几年时间,在密封与打开难度之间做了很多研究,然后在59年才成功并注册专利。”

    “光是找一个平衡就很难了。”杨文东点点头。

    很多东西看起来简单,但当初被发明的时候难度是极大的,易拉罐要保证密封,还需要能一個手指轻松打开,这就很考验设计能力以及材料性能了。

    “是的,这个难度极高。”周浩然又说道:“而且即使专利已经出来了,东西也能做出来,可实验室做出几个几十个,与工厂大批量生产数亿合格品,又是另外一回事了。

    据我所知,很多饮料大公司与一些专门的饮料机械设备大公司,也在这上面研发了很久才算成功。”

    “现在能保证多少合格率?”杨文东问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