姚广孝马上就抓住了这话里的漏洞,说道:“按照你现在的话说,你终忠诚是不假,但你并非是忠于当今圣上,而是忠于天下苍生百姓,我可以这么理解吗?”这个问题让方孝孺顿时也陷入了迷惑之中,的他之前从来没有这样思考过,但是让这个和尚如此一番解读,倒好像也没什么问题。可是他绝对不能如此承认,毕竟自己是读着圣贤书长大的,爱国就是忠君,忠君就是爱国,这是读书人的本分。君主和天下苍生百姓的利益发生了冲突的时候,你应该站在哪一边?这才是一个大问题。三纲五常之中,首先就是君为臣纲,其次才是父为子纲!五伦之中首先是君臣,然后才是父子!天地君亲师,也把君王排在了仅在天地之下的位置。所以他并不敢往下想,但是陷入了思维上的悖论,一时之间难以自拔。可是就在此时,姚广孝却在趁热打铁,步步紧逼。“如果是这样,皇帝和天下苍生做对的时候,民将不民,国将不国,那他就是无道昏君,到时候,你要帮助的就不是皇帝了,而是那个讨伐皇帝的人,换句话说,就是那个造反的人,因为他才能给老百姓一个新的出路和安稳的生活,我说的对还是不对?”姚广孝的话,如果单纯从论点来说并没有任何破绽,几乎是无懈可击的。而且也有当朝皇帝朱元璋作为榜样,你能说朱元璋造反是错的吗?方孝孺彻底的愣住了,这个时候他最好是不要说话才好,因为不管他怎么说都是有错的。因为爱国与忠君本来是统一的,却生生的被姚广孝给分裂成了两个不同的事情,所以不回答就是最好的回答,回答就是错的。但是姚广孝仍然继续着他的问话,好像要把方孝孺彻底的给收服一样。“我换一个问题,如果现在不是大明而是元末,当今圣上要讨伐大元,你是要帮助当今圣上造反,还是要誓死捍卫元朝?”这个问题把方孝孺问的瞠目结舌,他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回答,所以仍然是沉默不语。但是从他纠结的眼神和表现来看,姚广孝已经非常清楚了,他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。但是接下来,他就不能再继续步步紧逼了,因为如果这样的话,恐怕就会适得其反,让这个年轻人慢慢消化就好。在方孝孺这里埋下了一个根基,到时候就会在他心里慢慢的成长,等以后真的自己需要造反的时候,不用多说,这便是自己成功路上的一个好帮手。此时,方孝孺不知道说什么才好,姚广孝却轻轻的行了一礼,笑着说道。“好了,咱们的谈话就此结束,我现在就走了,这些学堂的孩童们都是有慧根的,我就把他们交给你了,希望你能好好的教导他们。”说完之后,也不理会早就目瞪口呆的方孝孺,转身就离去了,他径直来到了朱涛的院子之中。此时的朱涛正坐在一个安乐椅上,脸上盖着一本书,睡的那叫一个安稳。就差用打呼噜表示自己此刻的悠闲了。估计谁也不清楚,这个提出了朝廷多项国策,给国商司提供了大量粮食,给兵部提供了大量兵器,还顺手发明了个心学的人,竟然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少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