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孝孺被朱涛的一个反问,直接打乱了阵脚,不过这事儿他还真的没有想过。

    又过了十几秒钟的愣神功夫,他才匆忙回答说。

    “百姓有句老话,叫做富不过三代,要是按照圣人教诲,就是君子之泽,五世而斩,王朝传承数代之后,难免要出昏君,这也是非人力可以改变的。”

    朱涛却有些不以为然,甚至脸上有些嘲弄之意,方孝儒再次懵逼了,便问道。

    “莫非少爷连这一点都不赞同,那请您给我赐教,我洗耳恭听。”

    朱涛却是收起了刚才的戏谑之色,很是郑重的说道。

    “你说的是个原因,但却并不是最为重要的原因,王朝到了末期。出现昏君是在所难免的,但是最为重要的原因是缺钱,没有钱,是什么都支撑不下去的,经济基础才能决定上层建筑,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。”

    这话说的倒是很新奇,让方孝孺甚至没有来得及去反驳,但是他觉得朱涛的话就像是有些离经叛道一样,自己想要驳斥却无从驳起。

    “少爷,您的话我似乎有些听不明白,还请您详细的说一说!”

    朱涛点点头,继续着他的解说。

    “你听不明白并无关系,想一想开国之初,原来的那些前朝贵族灭亡,土地变得无主,百姓有了这些土地,自然能安定生活,但是慢慢的土地又开始兼并,百姓又开始失去土地,难以自立,慢慢的他们打工也好种田也好,都快到了吃不起饭的地步,摆在他们面前的似乎只有了一条道路,那就是揭竿而起。说一句大不敬的话,如果当初咱们这位洪武皇帝家里有一碗隔夜的大米饭,他也不会去当和尚,更不会建立如今的大明朝!”这一段话掷地有声,宋濂听完都不由得连连点头,这算是抓住了事实的本质。

    就连方孝儒也听得有些发愣,像这样的话从来没有人跟他说过,就连老师宋濂也没有想到过这样的一层。

    没想到朱涛却打开了话匣子,继续着自己的演说。

    “所以到了王朝的末端,皇帝是明君还是昏君,根本就已经已不重要了,到那时候只有一条路可走,就是夺回那些被兼并的土地,重新分配!天道有常,不为尧存,不为桀亡!”

    方孝儒彻底愣在那里,他真的不知道接下来该说什么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