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不过现在是开国之初,百姓并没有到达忍耐的底线而已,只是如果任由这样发展下去,那一天终归也会是要到来的。这时宋濂却有些担忧的看着朱涛,朱涛这番话已经把他给吓得不轻了。“少东家,你说我们应该怎么办呢?到底如何才能逃过这种周期?”朱涛哈哈大笑,他看着宋濂说。“宋先生,办法早就已经有了,而且我们大明不是早就已经在实施了吗。那就是做生意啊!大明也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国,一直以来重农抑商,但是陛下也是个英明之主,他听从意见成立了国商司等衙署,并且开始对商人也加以扶持,这不就是好事吗?”这话说的,不管是宋濂还是方孝儒,全都几乎目瞪口呆起来,在他们的意识里,好像没有太把商人当回事。朱涛却仍然是自顾自的说着自己的观点,没有理会两个人吃惊的表情。“说到底,大明现在就是缺钱。而缺钱实际上就是缺银子,商品就没有办法流通起来,做生意又不是上古时代那种以物易物,无论是小商小贩还是富家地主,拿到银子还不是要消费,就不会把眼光盯在那几亩田上了!”“等到大家手里都有了钱,谁还在乎那几亩田所带来的收入,到时候大明的这个周期不就是被盘活了吗?恐怕大家都有钱的时候,你求着人家种地人家也不愿意种,有钱去买东西就可以了呀!”朱涛这番话,无论是宋濂还是方孝儒,一时之间都消化不过来。在他们眼中,商人其实就是一个不稳定群体,要是把商人也都重视起来,到时候造成社会动乱怎么办?这可是一个难以解决的事情。尤其是在这个时代,朱涛这样的观点简直有如石破天惊,大家不惊愕才怪。看到他们这个表情,朱涛觉得也没什么可奇怪的,毕竟这里是封建时代,他们的思维都有局限性,所以这个表情还是很正常的。不过自己这番话倒也是没有什么不对,毕竟是经过了历史验证的。就算是在明末之时,江南富庶之地,有了资本主义萌芽,也可以无视小兵和石器,毕竟那时候江南百姓也少有冻饿而死的。崇祯时代,辽东那边已经烧红了半边天,江南都是一片歌舞升平,归根到底就是有钱两个字。不过,朱涛刚才这些话的确对于方孝儒和宋濂来说,太过于毁三观了,让他们几乎是瞠目结舌,有些说不出话来。对于朱涛,宋濂是知道很多的,无论是他的利国利民之政策,还是许多富国富民之发明,都让宋濂佩服的五体投地。但是方孝儒却知之甚少,本来这一次他是来和朱涛进行辩论的,而辩论的方向就是孔孟之道。因为这个少年得志的二甲头名进士,也算得上是读书人之中的翘楚,说起论辩来,更是从未输过的。但是现在他却被朱涛的这番话彻底的洗礼了,并且根本在这番话中找不到任何圣人之道和孔孟痕迹。朱涛的这番话虽然说是和传统的儒家思想根本就不挨边,可是竟然还完全符合逻辑,道理上你根本就无法驳斥。方孝孺感觉有些无法适从,他是一个饱学鸿儒,年纪轻轻就成为东宫属官,詹事府的詹事,这可谓是青云得志。